长期以来,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紧扣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理念,遵循“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覆盖”的学风建设思路,不断优化工作举措,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学风建设体系中,锤炼学生“八大能力”。
以德润心:“全过程”思想引领,拓宽学风建设“广度”
——夯实入学及毕业教育。一是通过设置专业认知教育、党团知识学习、心理健康教育、劳动教育、安全教育、职业规划教育等入学教育课程,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和生涯规划,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,增强归属感,开启新篇章;二是强化毕业生感恩教育和文明离校,实施离校“一站式”服务流程,举办“踏歌远行,向美而生”“毕业携青春·生涯绘未来”“留影青春·印记校园”“书香为伴·温情延续”等形式多样的毕业季活动,通过暖心服务和多彩活动,强化仪式感,启航新征程。
——务求思政育人实效。一是下沉社区贴近学生,依托“雅聚一堂”社区育人品牌活动和社区导师工作站,从学生思想、就业指导、文明养成、心理健康等10个维度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全过程指导;二是开设“博雅社区院长书记接待日”“我为师生办实事进社区”“12345在线收集平台”,搭建学院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,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和诉求,事事有回应、件件有着落,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、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,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、行动力。
——搭建网络育人平台。一是搭建网络平台、思政育人、文化传播三位一体的“思政网络+”模式,强化网络媒体联动育人功能;二是强化育人功能“五力”,即“思维创造力、内涵驱动力、引领学习力、内容吸引力、传播影响力”,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;三是依托网络文化工作室,打造一批品牌栏目,如“培华青年说”“此刻夜已深”等,准确匹配学生兴趣导向和思想脉络,逐步形成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、功能互补的育人网络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教学相长:“全方位”成才导向,强化学风建设“深度”
——传承红色基因。一是学院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,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育人实践,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像项目式学习、小组合作学习、翻转课堂、实地考察、调研,打造多元化教学模式;二是依托学院云梯·人文青年宣讲团开展各类主题宣讲,通过专业实践达成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,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初心和使命。
——传播传统文化。学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、学术研究、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和第二课堂,打造了一批特色课程、教学赛事和品牌活动,引导学生读经典,颂诗歌,讲中国故事,传中华美德,在竞赛、学习和体验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,为其理解当代中国,增强家国情怀、文化自信和时代责任感培根铸魂。
——特色生涯指导。学院构建“1+2+3+4”精准化生涯发展指导模式,助力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“双向”指导服务体系建设,促进师生共同成长,使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。“1”是依托“生涯氧吧”咨询室平台,实现学生“助人自助”的生涯实效,“2”是打造“两支团队”,一支辅导员、生涯规划师专业指导团队,一支学生同辈职业互助指导团队,“3”是“三大功能”,实现“促成长、拓渠道、引方向”,“4”是“四个精准”,开展“精准布局、精准服务、精准指导、精准帮扶”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赋能。
——坚持五育并举。学院大学生寒假返家乡“五育并举”系列社会实践活动,参与度广,成果显著。学生积极参加“2024巴黎奥运会女篮资格赛(中国赛区)志愿活动”“暖冬行动”志愿活动、“陕西巾帼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”等实践活动,推送《“五育并举”结硕果·奋发筑梦向未来‖“五育并举”社会实践风采展示》系列推送20期,报道近百名人文学子,累计浏览量上万次,得到三秦学子、陕西青年志愿者、各区县团委、校园媒体先后报道100余次,进一步提升影响力。
——厉行实践育人。学院紧密结合专业特色,积极推行“院领导+专任教师+学业导师+学生工作者”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,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,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学院每年组建覆盖千余人的各类社会实践团队,已成功申报国家级、省级各类立项近百项,涵盖了科技创新、社会调研、扶老助残、关爱儿童、支农支教、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。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百余个,收到来自各级政府、事业单位出具的实践证明、感谢信共计千余封,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个人履历,也显著提升了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,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规范促学:“全覆盖”精准施策,提升学风建设“精度”
——督查跟踪促学风。一是学院定期开展各类教学督查,涵盖教学秩序、教学质量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设施等方面的问题,设立教学督查反馈和改进机制,定期召开教学座谈会和教学督导通报会;二是注重学业预警,制作统一模板、表述详实的预警通知书,谈话记录表由各流程谈话责任人翔实记录,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谈话策略和帮扶方案;三是针对考研复试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和指导,精准施策,助力“上岸”,考研率稳步提升;四是成立教师学风督察队,在教学楼进行巡查,针对教室卫生、课堂状态、厕所抽烟等问题进行督查,进一步规范辅导员查课固定动作和自选动作,有力促进学院教风学风环境优化。
——日常管理促文明。一是实施“文明引导、行为规范、日常管理”三合一文明养成计划,强化规章制度、监督检查、教育引导等联动促进文明功能,组织巡查队,增设文明岗;二是强化文明功能“五维发力”,即“自我约束力、行为规范力、道德感染力、文明践行力、榜样示范力”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,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;三是依托日常管理体系,开展一批特色主题教育,如“文明行为我先行”活动、“五无五好宿舍卫生文明倡导周”活动等,准确对接学生需求和文明导向,逐步形成规范有序、积极向上、文明和谐的管理氛围,为学生的文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——创建“姜维之班”。一是教育引导学生爱国、励志、求真、力行,构建以“姜维之精神传承、班团建设、学生成长、特色发展”四位一体的创建模式,强化思想引领、班团管理、个人发展、特色展示的协同创建功能。重点突出创建功能“五要”,即“精神领悟要深刻、目标设定要明确、专业特色要凸显、团队实践要实效、成长进步要显著”,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姜维之精神,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。二是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,如“姜维之精神研讨”“姜维之事迹学习”“维之精神传承”等,旨在精准契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精神导向,逐步形成积极进取、团结奋进、富有特色的班级氛围,为学生的全面进步提供有力支撑。
帮扶引领:“全人员”育人体系,增强学风建设“温度”
——强化“双导师”队伍建设。一是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、研讨会和讲座等,让教师深入理解师德师风建设要求,坚守道德底线,以敬业、爱生等准则规范自身行为,充分发挥“双导师”队伍建设在学生成人成才道路上的重要作用;二是严格选拔学术造诣深、教学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教师,提供专业发展培训以提升其指导能力,鼓励他们密切与学生交流,满足学生学业需求;三是搭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交流平台,促进“双导师”之间经验分享与合作,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,指导学生学业;四是通过各类竞赛,以赛代训、以赛促学,形成比学赶帮超的队伍建设氛围。
——选树朋辈榜样力量。一是通过开展榜样学习分享会、制作榜样风采展示板、利用学院新媒体专栏广泛传播等多种方式,全面展示榜样的卓越事迹和可贵精神,引导学生汲取榜样力量,明确奋斗方向。二是大力树立优秀榜样力量,选拔那些成绩优异、勤奋刻苦的学生作为榜样,激励更多人努力提升学业水平;推举那些品德高尚、乐于助人的典型,通过宣扬他们的良好品德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,营造浓厚的向榜样看齐氛围,奋进新征程。
——育人帮扶支撑有力。一是注重经济帮扶、精神激励、能力培养的资助育人理念,强化“奖助贷勤补减免”联动育人功能;二是突出育人功能“五情”,即“关爱之情、鼓励之情、引导之情、信任之情、成就之情”,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,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自强精神;三是依托资助服务成效,开展系列育人活动,如“知党恩·诚受助,自强自立感恩教育征文”“励志成长之旅”等,精准契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发挥助学育人功能,逐步形成温暖有爱、帮扶有力、成效显著的育人环境,切实处理好学生在学业、生活、职业规划等层面的问题,为学生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